
科爾沁沙地苜蓿干草調制技術規程DB15T1865-2020.pdf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科爾沁 沙地 苜蓿 干草 調制 技術規程 DB15T1865 2020
- 資源簡介:
-
《科爾沁沙地苜蓿干草調制技術規程》講解了在內蒙古科爾沁沙地開展紫花苜蓿干草調制的技術流程及要求。該規程詳細描述了苜蓿干草調制的關鍵步驟,包括刈割、晾曬、打捆、添加劑使用和貯藏等內容。在刈割環節,文件規范了天氣與時機的選擇以及留茬高度,并推薦采用帶有壓扁裝置的機械加速水分散失。對于晾曬過程,規程提出了含水量的檢測方法,明確了翻曬機應用時間及條件。在打捆部分,介紹了通過扭曲法或刮莖法判斷苜蓿適合打捆的含水量水平,同時也對大、小方捆規格與壓制時機進行了說明。文件提及可以添加防腐劑,規定草條含水量不超過23%,并明確需標示添加物信息。此外,規程針對不同情況分別闡述了草捆的安全貯藏條件、田間臨時堆垛注意事項、草棚存儲方式,強調了通氣間隙的重要性以及草垛檔案記錄與跟蹤檢測內容,確保了苜蓿干草的質量。
《科爾沁沙地苜蓿干草調制技術規程》適用于內蒙古自治區特別是科爾沁沙地地區從事苜蓿種植和加工的相關企業和人員,包括但不限于牧業合作社、種植大戶、農技推廣部門等群體。涉及行業涵蓋畜牧業、農業種植領域及飼草生產加工產業,尤其適配以苜蓿為主要生產對象的企業和個人。這些適用主體可以通過該規程實現苜蓿從種植到收割加工整個周期內的規范化操作,從而提升產品質量、減少損耗并優化資源管理。
展開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