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做好職業健康安全管理中的危險源辨識工作.docx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如何 做好 職業 健康 安全管理 中的 危險源 辨識 工作
- 資源簡介:
-
《如何做好職業健康安全管理中的危險源辨識工作》講解了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發展背景,指出該體系是20世紀80年代后期興起的現代安全生產管理模式。文章提到我國參照國際標準制定了GB/T28001-2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規范,為企業建立相關體系提供了基礎。文章強調了危險源作為事故根源在職業健康安全中的核心地位,并闡述了危險源辨識作為危險源控制起點的重要性。文中對危險源、危險源辨識、風險和風險評價等關鍵術語進行了定義,解釋了危險源分類,包括第一類危險源(能量或危險物質)和第二類危險源(約束失效因素),并進一步按導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將危險源分為六類:物理性、化學性、生物性、心理生理性、行為性和其他危險危害因素。文章還結合建筑施工企業的具體案例,如隧道爆破工程中的炸藥庫管理,詳細說明了兩類危險源的相互關系及其在事故起因分析中的作用。
《如何做好職業健康安全管理中的危險源辨識工作》適用于建筑施工企業以及其他涉及高風險作業的企業,特別是那些需要處理危險物質、進行復雜工藝操作的企業。它為這些企業提供了一套系統的理論框架和實際操作指南,幫助企業識別潛在的危險源,評估風險,并采取有效措施預防事故發生。通過對術語的明確界定和實例分析,該文檔有助于提高企業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對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的認識水平,確保他們在日常工作中能夠準確辨識和控制危險源,保障員工健康與安全。
展開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