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旱造林技術規程DB15T1061-2016.pdf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抗旱 造林 技術規程 DB15T1061 2016
- 資源簡介:
-
《抗旱造林技術規程》講解了抗旱造林在內蒙古自治區的應用,詳細描述了針對干旱和半干旱地區的具體造林技術體系。該規程重點闡述了立地條件、樹種選擇、集水整地、苗木保濕、造林技術以及撫育管理等關鍵環節的技術要求。規程明確規定了不同地形如土石山區、黃土丘陵區、沙區的適用條件,并提供了多種整地方法及具體規格,包括反坡梯田、魚鱗坑、大穴整地、機械開溝等。此外,關于樹種的選擇方面,《規程》建議結合立地條件以耐旱、耐風沙、抗逆性強的鄉土樹種為主。而在苗木保濕環節中,對裸根苗和容器苗分別提出了不同的養護措施,強調通過合理的修剪、浸苗和泥漿蘸根等操作提升苗木成活率。規程同時涵蓋了直播造林技術及其整地準備步驟,這些內容旨在構建系統化、規范化的造林模式,確保提高植樹存活率并實現生態效益。
《抗旱造林技術規程》適用于內蒙古自治區人工造林領域。其應用范圍覆蓋干旱和半干旱區域的人工植樹活動,特別是在土石山地、黃土丘陵及沙地等具有典型地理特性的地區。規程的主要用戶包括林業部門工作人員、相關研究機構人員以及一線的造林技術人員,他們需要按照規定內容執行相應的樹種選擇與培育、苗木保護和種植流程。此外,從事荒漠化治理和生態修復的企業或個人也可參考本規程以優化作業方式。總之,凡涉及在內蒙古區域實施抗旱造林的從業者均能在本規程中獲得全面指導。
展開閱讀全文
